整理資訊大致有分享文、開箱文、試用文、評鑑文、推薦文、是否便宜、優缺點等資訊.最近有些網友在問找路:月光‧沙韻‧Klesan要去哪裡買最便宜呢?Walter是我的好朋友,為人正直又有愛心;Walter他只會推荐好東西!現在很多線上購物EC平台都有銷售該商品!最近我也在找找路:月光‧沙韻‧Klesan的相關資訊~ |
![]() |
找路:月光‧沙韻‧Klesan:2018551390615,店家為 樂天書城 | 樂天市場購物網 - 台灣 售價:263 我要購買 |
售價隨時會調整;特價有時效性,有需要的人動作要快!一直以來我都很相信WESLEY推荐的東西。希望我整理的資料能對我大家WESLEY有幫助。找路:月光‧沙韻‧Klesan數量有限,售完為止!限量是殘酷的,不要猶豫入手要快~現在很多線上購物EC平台都有銷售該商品! |
其他資料列表: 1. 書名:找路:月光.沙韻.Klesan,語言:繁體中文,ISBN:9789573265771,頁數:288,出版社:遠流,作者:林克孝,出版日期 ... www.youtube.com/watch?v=zWgL-5jRH_c
24-12-2009 · Ingevoegde video · Want to watch this again later? Sign in to add this video to a playlist. 一切都從「月光」開始。 他是任職於金融界的專業經理人,但 ... 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8551390615 找路:月光‧沙韻‧Klesan,作者:林克孝,出版社:遠流,ISBN:9789573265771 www.taaze.tw/sing.html?pid=11100193843 找路:月光‧沙韻‧Klesan. 林克孝.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957326577X. 這是無心插柳的尋找,一個新發現與下一個新發現 ... 人文自然/台灣當代,現代詩/近代華文創作|作者:林克孝出版日:2009/12/31isbn:9789573265771 |
內容簡介 這是無心插柳的尋找,一個新發現與下一個新發現綿密地構成一個個陷阱,把我吸進這個夢幻寫實的經驗。一開始,就停不住了…… 一切都從「月光」開始。 他是任職於金融界的專業經理人,但骨子裡卻住著一個愛登山、愛寫詩的浪漫老靈魂。當有一次不經意地發現,那首他從小耳熟能詳的〈月光小夜曲〉,背後似乎有一個充滿戲劇性的傳奇後,他展開了整個故事的追尋──他想要去找一條深埋在宜蘭南澳山區、已被時間與自然湮蓋的「沙韻之路」。對他來說,這是一條「不曾走過的路」,充滿天啟似的召喚不斷誘引著他…… 故事源於七十多年前,在南澳深山,一位十七歲的泰雅少女沙韻.哈勇,幫被徵召到南洋當兵的日籍警員揹行李出來時,不幸失足落水。當時的日籍統治者拿這事故當皇民化教育的題材,為沙韻鑄了一口鐘、作了一首歌、拍了一部電影。然後,這一切又隨著台灣光復淡去,只在蘇花公路旁留下一座說明碑,以及那首〈沙韻之鐘〉——後更名為〈月光小夜曲〉,一首四、五年級以上的人大約聽過、卻多半不知其來由的抒情民歌。 為了還原這條「沙韻之路」,他常常一個人,跋山涉水,餐風露宿,披荊斬棘,後來則加入愛侶的默默跟隨與陪伴。而藉著問路,他也逐漸認識了一群泰雅族南澳群(Klesan)的大小朋友。該族的歷史,也從這群朋友口中越聊越多。山上的泰雅老獵人成為湮滅古道的最佳嚮導,找路的敏銳天賦與開路的敬業精神讓跟隨者既感動又讚嘆,他也開始學習用獵人的角度,觀察、行走於山間。有一天當他發現,原本夜行山林會忐忑恐懼的他,突然可以戴起頭燈,聽到哪有聲音就往哪裡去,追尋起飛鼠、山羌,而心情是興奮的,山上的黑暗對他來說,變成是掩護,而不再令他害怕時,他知道,不知不覺中,他已被這片山林徹底改造了……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林克孝 1960年生於新竹。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經濟學博士。 曾任台証綜合證券總經理,現任台新金控總經理、袖珍博物館董事。 愛好登山。小學開始跟隨父母登郊山,小五時在阿里山眠月線上看到霧中的森林,聽說森林深處有一株「安楠狄娘」神木,啟動了登高山的興趣。國中開始參加「中華健行登山會」。就讀成功高中時,與學長一起創立登山社,除熱衷冰雪岩的技術攀登外,寒假還挑戰十分難行的「司馬庫斯古道」,並發表紀錄刊登於當時著名的登山雜誌《野外》。大學念台大經濟系,是山社山棍之一,同時也參加其他社團,大二時並擔任現代詩社社長。大四完成玉山東峰北壁攀登,300公尺的高山岩壁攀登是當時的高度紀錄;也和登山友人高銘和等一起設立「攀岩者俱樂部」。留美期間,參加美國著名的Rainier登山學校,並攀登滿佈冰河、高14410呎的Mt. Rainier。 2002年展開台灣南澳山區的接觸與探索,隔年,在Gon-gulu遇見兩名泰雅,Miso和Momo,鋪展出迄今不絕的泰雅友誼。2004年第一次走完「沙韻之路」,其後又深入該山區不斷探索泰雅遺址。2009年底,以此經歷故事為本,出版了生平第一本書《找路──月光.沙韻.Klesan》(遠流)。 譯者介紹 目錄 「沙韻之路」地圖 6 推薦序一升起的故事瓦歷斯.諾幹 8 推薦序二文字的山林張小虹 11 自序 14 1.行前會議 21 沙韻之路 22 月光的遺址──沙韻之鐘 28 不被重視的重要歷史 36 被錯過的事件現場 44 2.踏上旅途 53 莎韻橋下 54 栴檀──苦楝樹下的起點 58 Gon-gulu 65 老武塔──南澳群的邊疆前哨 74 種白菜的獵寮 85 老工寮最後一夜 96 Wuli-giagu 103 山蘇的王國,流興的初遇 112 「沙韻之鐘」唯一的殘骸 124 懸空的古道 130 哈卡巴里斯,誰堆的石頭? 139 布蕭丸溫泉 154 莫很,夢中豪宅 161 紫色的河與好漢坡 168 Dolas獵寮與好漢坡的路 174 Klesan泰雅胸前的尖刀 183 猴子的溪 190 老獵人與Binan獵寮 198 重返南澳 207 一種台北 215 3.行後聚會 225 火邊的故事 226 獵人vs動物 234 獵與被獵 246 山中恩泰雅緣 251 路有什麼道理? 260 4.也許是這樣的結局──我的沙韻故事 269 泰雅「媽媽」 270 跋 280 懷念彩虹橋彼端的Dokas san 286 自序/導讀 名家推薦一 文字的山林◎張小虹(文化評論家,台大外文系特聘教授) 大學時認識的克孝,瀟灑遊走在登山社、現代詩社與台青社。他當台大校刊副總編輯時,我們是剛入台青社的小嘍囉,總還記得在活動中心二樓天井迴廊的一端,遠遠望見穿著登山衣登山鞋的克孝,永遠像是剛從山裡回來的陽光男孩。 再見克孝時,他已是叱吒金融界的經理人,穿西裝打領帶,運籌帷幄。只有每次聽他講起山裡的故事時,年少時記憶中那個寫詩的攀岩爬山的克孝又回來了。克孝是個精彩的「說山人」,總把山裡的故事搬演得神靈活現,幽默風趣之餘還不忘調侃與促狹,讓我每回聽每回豔羨,每回讚嘆歡喜。 而這回「說山人」的口述本領,終於變成栩栩如生的文字書寫,《找路》一書讓無法親臨現場的讀者,也能生動感受克孝這七年來在宜蘭南澳山區的生命經歷與變化,那夾雜著傳奇色彩、魔幻寫實、人情溫暖與歷史厚度的真實故事。為了尋覓七十年前失足落水的十七歲泰雅族少女沙韻,他帶著古地圖與GPS走進山區,歷盡千辛萬苦,走出了「沙韻之路」的泰雅古道,也走出了他生命裡的柳暗花明。原本只是一個突發奇想的浪漫衝動,卻徹底改變了他與山、他與人的關係,從一個外來的登山客,轉變為一個可以感受泰雅祖靈庇護的「山的子民」,結婚成家,生女生子,和一群原住民朋友成為生死與共的莫逆之交。「人的一生無法完成所有的夢想,甚至無法完成任何的夢想。所以我把已完成的這段歷程,回溯算成我的夢想之一,覺得自己終於做了一件以後不會後悔沒做的事」。我們眼中傾注生命能量完成的偉大夢想,克孝卻用了最平實謙遜的文字,替自己定位。 他在書中說爬山找路都需要技巧,「找古道的人就需要一些盜墓者的技巧與靈感,從植物和植被的變化、合理的路徑原則、可能的舊廢棄物以及細膩的地面觀察來判斷古道位置」。那作為文字作者的克孝,他的敘事結構和修辭技巧又如何呢?《找路》以行前會議開場,將閱讀的過程轉化為「旅程」,他以他最熟悉的嚮導身分,循循善誘我們跟著他進入山中探險。他穿梭古今,流暢爬梳清史、日本殖民史、原住民部落史、人類學研究。他穿插藏閃,在史實與傳奇中靈活跳接,有如電影感強烈的蒙太奇。他引經據典,從嚴肅的日本帝國主義到浪漫的鄭愁予詩句,還不時巧妙鑲嵌自己早年的詩作。他聰明幽默,善於製造懸疑氛圍與自嘲情境,感性深處卻又有散文詩般的動人表達。而更重要的是,他讓「登山」與「找路」成為可以加以細緻區分的差異,如果前者強調征服與成就,那後者則是謙卑與感恩,在荒煙蔓草中學步,領受大自然的規律,改變生命的對待。 大概大多數人會將《找路》這本書當成「古道踏查」、「自然文學」或「山岳書寫」的範例,但我卻私心揣想這終究也是一本愛的羅曼史。《找路》在表面的敘事結構上以「追尋」為主題,失落的古道、失落的部落、失落的歷史與地理記憶,但這「追尋」主題的核心,卻終究是十七歲失足落水的泰雅族少女沙韻,讓沙韻成為整本《找路》詩意與哲理的「繆思」,喚醒詩人的慾望,在大地山林之中來回穿梭奔走,無盡溫柔,一心只想為她走出她未能走出的那段「回家的路」。而沙韻之為「繆思」,又同時召喚著詩人年輕時在司馬庫斯古道相遇的另外兩名泰雅族少女,後雖重返故地卻佳人已杳,徒留悵惘。而《找路》最動人的部分,卻是在飄渺虛幻、作為慾望投射的「繆司」之外,還有一個活生生的女子Yen,陪著詩人餐風露宿、無怨無悔。書裡直接提到她的部分不多,但她卻與沙韻一樣無所不在,緘默中有一種為愛相隨的認定與交付。她的出現改寫了傳統詩人──繆司的配置關係,讓《找路》作為一本當代愛的羅曼史,有了死生契闊、執子之 內容試閱 Gon-gulu 如果那天沒有走錯路,我會不會錯過這一切? 我們或許會找到捷徑 那條省去三次輪迴的捷徑 ──1984 第一次面試 2003年舊曆過年前,我和Yen第一次揹上背包,帶著兩天糧食與帳篷走進山裡。目標:老武塔,或者看能走多遠,就走多遠。我們計畫開車到栴檀,停車,下到溪谷,搭營過夜;次日清晨就沿著上次問到,也已經小探了一段的溪邊小徑走向老武塔。沒想到半夜車入產業道路不久,就被一棵倒木做的路障擋住去路。心中不安地撤回莎韻橋下的營地:坍方了嗎?在山上就是擔心山崩。不過還沒進去就被擋住,總比已經進去,出來時才被擋住好多了。 次日天亮回來,才看清楚是路面在鋪水泥,喜憂參半。我們把車停在路邊,揹起背包,多走了幾公里的路進去。來到栴檀,拿著GPS及一份兩萬五千分之一的地圖,正式展開我的沙韻之路的田野踏查。雖然晚了不少時間才從登山口出發,但一進去後,由於事前讀了太多紀錄與資料,把地圖都背得滾瓜爛熟,走起來竟有Deja vu(似曾相識)的感覺。山路從河床攀上山腰接上古道,清晰的古道顯示這一段還經常被利用。我們越過舊吊橋依舊傾懸在半空中的楠溪,走過一個標示著19數字的老石碑(以後才知道這是日本時代的里程碑,整條路似乎只剩下這一個了),跨過合流溪,一路順暢地沿著長滿山海棠與蕨類的古道走進來。 到這裡,一切都像是電影的replay(重複播映),和我的幻想一樣流暢與悠揚。 直到一個叉路口,左邊一條山徑斜向山腰,直行的古道則突然野草叢生,路跡很明顯沒有左上的山徑清楚。前方古道坍塌了嗎?這應是一條高繞的銜接道路,這是山上常見的現象,我的直覺判斷。沒有猶豫的我爬上往左的山徑,路很快帶我上稜線。站在稜線上,我赫然看到另一面是一幅山高水深的動畫攤在我眼前。每一座山都又高又陡又尖,而穿插其間的是一條幼年期嘩嘩喧嚷,切割很深的S形山谷溪流。嚴厲的山,不友善的水。看到這種景象已令人敬畏幾分,何況地圖告訴我,有朝一日走完沙韻之路後,就是要從那邊回來。看到這個險峻的畫面,剛才的輕鬆感剎那消失,甚至所見到的山區還不是此行的目標,心中卻已有一絲絲寒意。這第一次的照會,我給她的印象應該不會太好,I am not ready yet。 真的小溪 沿著稜線我們繼續走,我越走越喘,路越爬越高,終於高到我開始起懷疑:也高繞太遠了吧!看日薄西山,午後的風開始帶來晚霧,我決定撤回古道,迅速下山。 回到古道叉路,時間已晚,我必須立刻找一個水源搭營。地圖建議我還是續走剛才一度放棄的古道,幾百公尺後可以遇見一條小溪。這條地圖沒有標示名稱的小溪,兩年後我才曉得泰雅人叫它Gon-gulu,意思是,好巧,小溪。 沿著較不明顯,但其實猶在盡責的古道,果然我們下到小溪邊。不期然的,小溪邊還搭了一個迷你獵寮,一些做陷阱的獵具堆在角落。我們迅速在獵寮邊搭好帳篷,趁天未全黑前打理好一切,包括晚餐。晚餐後,我攤開地圖研究,看看這次的錯誤及早上的耽擱使我必須修正多少計畫。小溪躲滿了斯文豪氏赤蛙,那是一種住在水邊的中型蛙,最早由博物學家斯文豪(Robert Swinhoe)蒐集記錄,遂以其名命名之。斯文豪氏赤蛙的叫聲和山下那種嘓嘓的蛙聲完全不同,聽起來「啾」的一聲好像是鳥叫。我就在啾啾蛙鳴的圍繞下,推算行程,等待黑夜。 坐在小溪邊,我毫不知道一個重要的時刻正在接近。 兩個人... |
※其他推薦※
|
資料來源:樂天市場購物網